古色城墙、蓝色海洋、红色文化——漳浦县六鳌镇坚持镇村联动,做优“三色”文旅资源,实现留根留魂、产业兴旺。
夏天赏荷花、秋天采莲子——长泰区珪后村的花海古韵吸引八方来客,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
初冬时节,行走在漳州青山绿水间,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力量。
近年来,漳州市围绕农民发展意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大力推进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引领乡村发展。
漳州市应编尽编村庄规划总数为900个,目前已完成549个,成果汇交备案率100%,排名全省第一;在省阳光规划系统中公开村庄规划107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超额完成省、市相关目标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强化督促考核,推动落实到位
地处东南沿海的漳州,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境内1643个特色各异的行政村落星罗棋布。
曾经,这些村庄,有的因规划缺失,有的因规划冲突,致使发展方向不明、资源家底不清、空间利用不集约、村庄风貌没特色……
乡村要振兴,规划须先行。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将其列入市“六比一看”竞赛活动内容之一,做到每月一考评,每月一通报,有力地推动工作落实。
漳州市自然资源局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早抓实。2019年,及时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漳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20年,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区)切实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度;2021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漳州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爱棋说,村庄规划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才能事半功倍。该局积极与市委乡村振兴办、人居办及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沟通,与县、乡(镇)、村上下联动,构建同频共振的“一张网”。
三年来,漳州市每年都召开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推进会、攻坚会,分析情况、排查问题、研究对策,详细列出“任务表”“施工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漳州局全方位督促推进,制定月进度表,半月一统计,及时跟进跟踪;开展月督查,对低于序时进度的县(区)进行通报;约谈进度排名落后县(区)的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对落后的县(区)、乡(镇)进行重点跟踪指导。
去年6月,漳州局会同市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专项监督检查,在县(区)开展自查的基础上,重点现场抽查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平和县、长泰区和古雷开发区,形成工作通报,督促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漳州局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以行动为号令,冲锋在一线。2021年,该局领导共组织带队赴15个县(区)、73个乡(镇)、99个村庄进行跟踪督促指导。
“督促不是务虚,是真刀真枪用数字说话。”漳州局领导强调:“点评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鞭打慢牛。”
很多地方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列入市“六比一看”竞赛后,量化的绩效考评带来的压力很大!有时是先进典型给予的无形压力,有时是领导批评给予的有形压力。工作稍有松懈,数据就不好看了,要想不落伍,只有一个字:干!
市、县(区)政府牵头干,乡(镇)领导主责干,村干部加油干,部门合力干,有力地促进工作开展。据统计,漳州市村庄规划目前已批复549个,备案549个,超额完成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要求的完成452个和漳州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六比一看”竞赛设定的完成499个的目标任务。
强化专家指导,保障规划质量
轮作不停的花田、错落有致的古厝……长泰区珪后村的花海古韵吸引八方来客。
珪后村处于厦门、漳州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此前一度存在发展方向不明晰、产业“空心化”等问题。近年来,珪后村以规划为引领,把一些闲置的土地、古厝利用起来,编织“花田美梦”,让老旧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夏季赏荷花,待到金秋十月,莲子收成后,珪荷园还将换种上油菜花,摇身变成一片金灿灿的海洋。”该村党委叶书记笑着说,轮转不停的花田美景吸引八方来客,为珪后村带来人气,也带来财气。
珪后村的华丽蜕变离不开一个群体的智慧——专家技术联盟。
漳州局耕保和村镇规划科负责人说,村庄规划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工作,需要多路专家“会诊”,才能编出好用、管用、实用的村庄规划。
省耕地保护中心全力支持漳州市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联合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闽江学院等单位,建立专家技术联盟。
专家技术联盟团队深入调研分析,对珪后村进行“把脉问诊”,并“对症开药”,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曾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在总结珪后村的示范经验基础上,漳州局建立技术联盟机制,成立市级村庄规划专家服务团队,指导各地编制工作,解决基层技术薄弱的问题。
专家服务团队具有以下特点:“专业全”——包括规划、土地、建筑、园林、交通、测绘及地理信息等专业;“水平高”——各专业技术人员均为高级工程师职称;“经验丰富”——专家服务团队成员均参与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项目负责10年以上专业经验。
专家服务团队采用“1+1”指导模式,即指导一个村庄,反馈一份意见,增强成果实用性。据统计,去年,专家服务团队现场指导57个乡(镇)、99个村庄,印发指导意见书122份,提出1000多条指导意见;协助县(区),把好初步成果审查、专家审查和数据库备案审查三道审查关口,把控村庄规划编制质量。目前,已审查指导41个乡(镇)、82个村庄,提出900多条审查意见。
漳州局还联合市规划学会组织专家坚持每年举办1至2期全市村庄规划专题培训会,提高全市村庄规划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全市有16个村庄规划被省自然资源厅选入典型案例汇编。
强化编制创新,因地制宜实用
悠久的古城墙、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还有那被海风雕刻出来的奇石,构成了六鳌镇美丽画卷。
六鳌镇位于漳浦县南部六鳌半岛,三面环海,拥有海岸线38千米,下辖10个行政村。半岛上有小山,从远处看,好像大海里的鳌驮着山岳,所以取名陆鳌,后简化成了六鳌。
“从地理条件和民风习俗来说,六鳌镇是个有机整体,如果下辖村各自为政编制规划,就会割裂整体空间,很难做到统筹发展。”漳浦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顺庆说,六鳌镇因此打破常规编制模式,采用镇村联编模式,实行统一招标、统一编制,引导各村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组团发展”。
在编制中,六鳌镇整合资源,一方面大力挖掘“蓝色海洋、红色文化、古色村落”三色资源,串点成线发展全域旅游,跨村共绘文旅发展“同心圆”; 另一方面推动各村产业联动互补发展,优化生产空间布局,打造全省乡(镇)级最大的地瓜、紫菜种养殖基地。六鳌镇地瓜种植面积达933.33公顷,年产量超过4.2万吨,成了闻名的网红农产品。
除了镇村联编,漳州市还涌现“两村联编”“多村联编”等创新编制模式。南靖县镇村联编工作在全省村庄规划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联编连出新动力。“新规划实施后,旅游项目逐渐变多,村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说起村子的变化,诏安县梅岭镇东门村的渔民兼导游吴友江难掩喜悦之情。
2019年,东门村、南门村探索村庄规划联编,统筹考虑两村的农民建房引导、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海洋开发等,共建共享公共设施,做到集约发展。如今,依托优美的海岸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东门村、南门村的“食、宿、行”产业链逐渐成形,两村年均接待游客量在10万人次以上。
此外,漳州各地还创新筹措资金方式,保障编制经费。龙海区、古雷开发区、平和县、东山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由其财政部门统一安排村庄规划编制资金,龙海区给予每个村庄各20万元的奖励补助,平和县给予每个村15万元,古雷开发区给予每个村12万元,东山县给予每个村5万元。常山开发区通过政府采购,统一打包委托编制单位对辖区内所有省级试点示范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漳浦县则投入3000万元将135个村庄捆绑打包,分成5个片区以政府采购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吸引实力强的编制单位参与,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促进编制进度;南靖县将村庄规划纳入3年财政预算支付,共1515万元。
强化开门编制,凝聚民智民力
村庄规划怎么编、编得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漳州市多措并举引导村民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凝聚民智民力。
在南靖县船场镇,有一个美丽的村落,溪涧穿村而过,两岸兰花飘香,古道联通幽谷,村庄好似公园,它就是集星村。近年来,该村以规划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充分听取村民意愿,规划师驻集星村调研时间超过30个人工日,入户调研比例超50%;并研发“村庄规划一张图”系统,听取村民建议,方便村民查阅,确保规划反映村民发展意愿,得到大家支持。
各地纷纷开门编规划,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长泰县山重村通过驻村对接、现场踏勘、问卷调研、张贴公告、组建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资料,强化村民参与,摸清村庄发展需求和村庄实际问题;芗城区珠里村通过实地踏勘和无人机航摄等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摸底,全面掌握村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及公用设施等现状,同时集合村民、村贤、村两委、乡镇干部等多方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出谋划策,及时掌握村民意愿……
为了让村民看得懂规划成果,漳州市将规划成果上墙、上“阳光规划”网,村民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规划成果信息。总结提炼村庄规划重要内容并纳入村规民约,确保让群众记得住、能遵守。
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聚民力……一些村庄通过规划,摸清了家底、找到了发展方向,凝聚了合力,实现华丽变身。
乡村振兴虽任重道远,但行则将至。陈爱棋说,今后,将进一步用心用情用力绘好“富春山居图”,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 本报记者 赵勤恩 通讯员 贾 峰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