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堆的花菜被装运到车上、成片的西兰花茁壮生长、轰鸣的农机在地里来回穿梭……12月初,在福州市长乐区文岭镇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项目现场,一片农忙的景象。很难想象,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低产地。
近年来,长乐区把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再利用放在耕地保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探索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机制,推动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项目共23个,总面积近2000亩,产生旱改水指标1000多亩,新增耕地指标140多亩,提升产能约40多万公斤,节约各类指标费用超3亿元。
荒地变成了沃土
12月14日,文岭镇后董村村民徐老伯忙着在自家的地里培土,田里的西兰花长势喜人。 “祖上几辈人都是种地瓜,一斤只能卖个几角钱。现在田里能种的东西多了,一斤西兰花能卖到近3元。”他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贫瘠的砂地,且地势低,下大雨时容易被淹。去年工人们开着斗车送来了新土壤,让荒地变成了沃土。“看势头,亩产几千斤应该没问题。”徐老伯表示,这得感谢自然资源部门做的“移土肥地”。
村民口中的“移土肥地”,就是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耕作层土壤是耕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滨海新城在建设中无可避免地会占用大量耕地,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建设中肥沃耕作层土壤不是被填埋,就是被当作渣土用来填方,造成极大浪费。
对此,长乐区以滨海新城建设为契机,试点开展被占用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根据新模式,将滨海新城被占用耕地的肥沃土壤“搬”到贫瘠土地上“重获新生”,保障耕地的数量、质量双平衡,改良土壤种植条件,提高农户生产效益。
截至目前,滨海新城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项目18个,总面积1503多亩,剥离土方量约21.24万方,完成再利用项目覆土1376亩,主要用于文岭旱改水、湖南闽沙村丹前低洼地块改造等项目,以及卫片整改、旧村复垦等多个领域。
在滨海新城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长乐区在全域范围内推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项目共23个,总面积1948亩,剥离土方量29万多立方米。
建立“剥—储—用”长效机制
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再利用是项系统工程。长乐区创新机制,围绕“谁来剥离”“钱从哪来”“怎么剥离”“用到哪去”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剥—储—用”的长效机制。
——应剥尽剥,即剥即用。在项目用地划拨、出让前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场踏勘,详细检测每一宗地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盐分、重金属残留等指标。经评估适宜剥离的耕作层,做到“应剥尽剥”。同时,为保证耕作层土壤剥离和利用在时间、空间上的衔接,尽量做到“即剥即用、就近利用、少储少运”。
——政府主导,国企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在滨海新城以国企新区集团为业主,其他地方暂时委托区属国有企业为业主,负责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长乐区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镇村负责对接耕作层土壤存储、再利用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具体职责、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
——政府买单,群众受益。按照政府投资,政府和群众共同受益模式,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项目经费由福州市、长乐区两级财政共同出资,有效保障建设资金需求。
好政策需要村民接受才行,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耕作层土壤的到来起初并未受到村民的欢迎。“村民不理解,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解释工作。”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科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为解开村民心结,局里会同镇村,多次组织种粮大户座谈,讲解新做法、出示土壤检测报告,还带他们实地察看。村民发现种在新土壤里的土豆比自己地里种的个头大,观念马上改变了,主动要土,有村民甚至宁愿推迟农作物种植也要等“新土”运来。
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经过几年的实践,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推动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丰收。”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其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例如,文岭镇多数田地主要是砂土土质,土壤贫瘠,许多地势低的区域易遭雨水浸泡,除小部分种植葱、蒜外,大部分田地只能种些地瓜、花生等旱地作物甚至抛荒,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自从实施耕作层土壤再利用以来,情况却大不相同了,土壤肥沃,地势增高,不再怕被水淹,耕种作业更加方便,种植结构也更加丰富,各处试点农田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二、有助于耕地占补平衡。原先外购补充水田指标价格20-30万/亩,年投入约10亿元,而剥离覆土再利用形成的水田每亩成本约2万元,仅为外购指标的十分之一。以文岭镇为例,近年完成土地整理面积2050亩,其中通过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增加旱改水耕地面积1000多亩,不仅产生3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还极大缓解耕地指标问题。
其三、提升了土壤生态质量。耕作层作为植物根系密集且有机质丰富的土层,拥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高层次的营养物质,是有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植皮手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仅有利于改良种植结构,还提升了土壤生态的质量。
■ 赵勤恩 陈功榕 刘益贵 王玉印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