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片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新闻图片 - 正文
搬迁安置 降险处置 工程治理福安市地灾综合整治提升群众幸福感:

本报讯 “感谢政府的搬迁安置政策,让我们搬离危房住进新村,再也不用担心受灾了。”11月4日,在福安市坂中乡仙源里村大洋新村新建成的综合楼里,65岁的老党员兰伏奇指着村庄旧貌和新颜的对比照片,高兴地告诉记者。
    福安市属中低山丘陵区,是全省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区和多发区之一。2017年来,该市通过搬迁安置、降险处置、工程治理等措施,对400多处地灾隐患点开展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地灾危害,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仙源里村大洋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畲族村落,43户157名村民原来居住在一处山坳,土房紧邻山脚,山体岩土多含碎石,土质松散,雨天润湿软化滑动,易引发滑坡、崩塌等地灾。为让受威胁群众彻底搬离地灾威胁范围,一劳永逸地避开地灾危害,在福安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该市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异地重建的方式,将大洋自然村整村搬迁至2公里外安置,统一规划建设45幢新居,每幢占地63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一座具有畲歌排演、图书阅览、卫生保健功能的综合楼,旧村拆除复垦,新增耕地20亩。如今,3排簇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村民们入住新村,像兰伏奇这样的村民多以务工和种植茶叶为主业,个人年收入超2万元。
   “多亏了政府及时实施降险处理,我的老房子才能保得住。”提起2019年发生的滑坡险情,城南街道程家垅村村民郭命生仍记忆犹新。他的房屋位于104国道旁的一处10米高的坡顶,当年汛期,持续降雨引发滑坡,造成屋侧道路损毁,屋前地表出现拉张裂缝,严重影响房屋地基安全。灾情发生后,福安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勘测,决定实施降险处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施工,修筑起一道50米长、4.9米高的挡墙,挡墙上方坡体植草绿化。目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观测,坡体地质条件稳定,郭命生一家4口以及坡上其他住户再也不用为房屋安危焦虑了。据福安市自然资源局地环股负责人王鸿介绍,2017年来,该市共完成地灾降险处置202处,已上报省地灾综合管理系统核销灾点151个,受益群众935户3993人。
    当天,记者在溪柄镇黄兰村崩塌治理工程项目现场看到,原本土体松散下滑的坡地已被一片整洁的水泥护坡体覆盖,施工人员正在抓紧完成项目的收尾工作。有了这片4米高的护坡体,居住在坡顶的3户14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对于没有条件搬迁的,我们考虑采用工程治理措施来消除危害。”福安局分管领导孙润华告诉记者,今年,该市推出2个地灾排危除险工程包,包含10个治理点,黄兰村的这处崩塌治理点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这2个治理工程包都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今年底前,可全部治理完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 本报记者 陈龚清 特约记者 谢陶靖

分享到:0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