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省197地质大队老职工座谈会侧记

2021-11-18 15:10:34

“作为老同志,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自己平生所学展现出来,做好‘传帮带’,不留人生遗憾。”近日,在省197地质大队老职工座谈会上,来自总工办的老技术专家刘文敢的发言引起了其他参会老同志的共鸣。
    近两年来,省197地质大队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充实了一大批新人,与以往校招不同的是,这批年轻人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履历不同,对地质精神、地质技术的理解掌握层次不同。而作为一支以地质技术支撑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地质队伍,地质精神应是每个地质队员的鲜明底色,地质技术应是每个地质队员的立身之本。参加座谈会的老地质队员们,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一方面表达高兴地看到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也担心地质精神和地质技术在年轻人身上如何传承。
    “我想讲一下‘传帮带’的事情。现在地质技术应用多元化了,需要更全面的技术。而年轻人一些知识欠缺。建议将地灾排查等业务的野外要点工作标准化,可以制作一个野外工作记录本,第一页第二页专门列上工作提醒,让年轻人出野外时也有个‘本子师傅’提醒。”
    “我比较幸运,在197队37年了,我都想一辈子不退休,一直在197队干。虽然政策不允许,但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传帮带。”
    “现在技术更新很快。我们老同志也要向年轻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给年轻人树一个好榜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群一辈子奋战在地勘工作一线的老地质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人都热烈参与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他们中有的离退休还有几年,有的马上就要退休了。但他们与197队一起从过去艰苦的岁月里风雨兼程走过来,“以队为家、以队为荣”这份同甘共苦的深刻感情已镌刻在他们的言语上、行动中、生命里。如今,在地质队传承发展的关键时刻,他们又要以团结和谐的榜样、硬核技术的榜样、务实作风的榜样、履职尽责的榜样引领新一代地质队员的成长成才,为地质事业培育新一代专家人才引路。
   座谈会上,该队党委书记戴定贤回顾了197地质大队的发展历程。他说:“在座的老同志通过多年实践,掌握的技术知识比较全面,现如今要拜托老同志继续发挥技术专长,带着新同志到野外一线做好工作,做好传帮带。”
    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阔步在地勘工作新征程上,相信未来将有“老师傅的传说”“成长故事”来印证这一份桑榆之情。
                                                                                                                          ■ 肖细妹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