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库区捕鱼小记

2014-09-25 16:36:18

8月28日,一大早,全省“移民十佳自主创业者”邓全谊,就带领着益康移民专业养殖合作社的乡亲们在库区养殖基地忙活着,脸上荡漾着甜美的笑容。

3年前,也就是在这个创业基地,邓全谊所在的周宁县狮城镇兴福社区移民,慧眼看准周宁水电站大水库。高峡平湖,风平浪静,是淡水养殖的聚宝盆。他们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集中民智、民资,挂牌成立了“益康移民专业养殖合作社”,向湖面养殖区投放各类鱼苗60多万尾,并苦心经营。

3年过去了,水美鱼肥。纵然深水中有“宝”,但山里人不识水性,无法从水中“捞宝”。于是邓全谊请来了浙江渔工,也只有他们才是“近水知鱼性”。来到现场,渔工驾驭一叶舢板在养殖湖区优哉游哉转了一圈,回到码头,对邓全谊说:“鱼有的捕,看来鱼大,量也大。”根据他们的经验,有鱼,不等于随手可得,要从水温、季节、鱼群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下网时机,打有把握之战。

“大捕捞”尚有一段时间,可以试探性地小试牛刀,渔工称之为“小捕捞”。头天,渔工在看好的湾汊布下几张定置网,除了小鱼,让大鱼只进不出。8月28日,是收网的时候。上午8时,笔者随同县移民局领导和本地电视台采编人员赶到合作社新建的库区码头。阳光普照大地,湖面上水蒸气凝成一层薄薄的雾纱慢慢散去,预示着首轮捕捞的序幕拉开。只见渔工驾驶着铁皮船推着大竹排围筐(装鱼用),“突、突、突”,向布网处驶去,消失在茫茫的湖面上。

我们在码头上找个遮阳的地方静等。11时过后,还不见捕捞渔船归来,大家饥肠辘辘,邓全谊托人带来了牛奶花生、光饼,靠它填饱肚皮。“突、突、突”,远处传来柴油机发出的声响,年轻人一眼就看到远处的归舟,大家精神为之一震。船慢慢靠近,看得见渔工不断打水往鱼排里注水增氧,不断挑出小鱼(二、三斤)抛回水中放生增殖。船靠码头,鱼满舱,大竹排围筐内鱼儿活蹦乱跳。装箱过称、装车注水加冰,抢装抢运鲜活鱼货,码头上沸腾了。

“小捕捞”收获近5吨鲜鱼,“大捕捞”将会有数以百吨的无污染水库生态鱼投放福州、温州等大市场,也将会为库区移民创下数以百万元的经济收益,辛苦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谁不喜上心头。   汤再兰 叶凌云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