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目录 - 海峡资源报
加入收藏
首页 本报要闻 往期报纸 国土资讯 文化视野 大地写照 公告 交流平台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报要闻 - 要闻目录 - 正文

提升生态功能 筑牢绿色屏障——福州新区积极推进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侧记

2021-06-15 14:47:45

树木摇曳、绿草如茵、鸟鸣啾啾……在初夏阳光映照下,外文武海堤堤后湿地一派生机勃勃。这是福州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成果之一。
  福州滨海新城拥有35公里的绵延沙滩,生态条件优越,但由于人为干扰和自然侵蚀等原因,导致沙滩蚀退、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修复新城海岸带,成为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必要之举。
2020年,新一轮滨海新城海岸带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本次修复工程包含长乐机场沿线北部滨海防护林修复建设,长乐机场北部海滩整治修复与养护,外文武海堤堤后湿地生境修复三大工程,涵盖海滩、林带、湿地三大类别。该项目成功入选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得1.519亿元中央资金补助。  
  为了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全程进行了指导协调。福州新区管委会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紧密合作,实施联动机制,紧盯工程进度、倒排工期、攻坚重点难点。
  工程实施,资金保障是关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第一时间快速分解下达,并实时跟进项目建设内容,做到资金与绩效目标任务“一对一”,及时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同时严格加强资金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中央补助资金使用高效安全。
  三大工程分门别类,迅速推进、精准修复。针对滨海防护林开展人工造林,查缺补漏,补足林带;针对东湖湿地,更新老化残次防护林,补植断带,保障防风固土效果;针对机场北部海滩,全面清理人为垃圾及占滩建筑,恢复海滩稳定性。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三大工程虽然对象不同,但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理念,贯穿修复工程始终。”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沙障,配置树种,科学规划,滨海防护林即将打造成防护能力强、森林景观丰富、群落结构稳定的多层次综合防护体系,成为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等多重功能的生态屏障与绿色长廊;湿地修复工程,将生态海堤与特色生态系统有机融合,既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又可优化生态群落配置,打造绿色美观、步移景异的立体化滨海湿地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了长乐机场沿线北部滨海防护林修复与建设,种植混交林和景观林乔木种植2.5万株;清理机场北部海滩114公顷;外文武海堤堤后湿地生境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修复湿地生态84.6公顷。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滨海新城海岸带将由海向陆,形成由宽缓海滩、层层林带、大片湿地组成的交错梯队缓冲带及与人文景观自然融合的生态减灾空间体系,打造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优化于一体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 本报记者 赵勤恩


在线联系

官方二维码